通知公告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基础医学院关于推荐优秀共青团...2024-12-01
基础医学院关于2024年大学...2024-11-20
基础医学院2024年第二批硕...2024-11-06
基础医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2024-09-20
基础医学院2023-2024...2024-09-15
基础医学院2023-2024...2024-09-11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简介
发布日期:2023-05-22 浏览次数:

    我校于2003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1年基础医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20年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专项评估(合格)。基础医学学术学位授权点主要依托河北省神经损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河北省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河北省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承德医学院外国院士工作站等,进行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

一、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备医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二)学位授予标准

1.授予标准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按研究生培养计划修完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合格成绩和规定的学分;

(3)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应对医学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科研或临床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对所研究内容要有创新的见解,至少在理论分析、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并对课题的创新性、正确性、先进性给予充分的对比验证。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要求,有科学性,结构严谨完整,材料真实可靠,文字通顺简洁,标点符号正确,引用文献资料和使用的计量单位、图表等符合规范要求,在答辩前公开发表至少一篇论文。

二、主要培养方向

根据本学位授权点才培养目标及疾病防治需求,结合导师的研究领域,主要设置以下五个培养方向:

(1)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研究集中在正常组织结构及相关疾病发生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研究,代谢性疾病相关研究及神经内分泌网络机制研究,其中脊髓损伤和修复机制研究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2)病理学:围绕常见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大量临床标本,通过现代病理学等技术手段,开发新的肿瘤标记物,为临床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本学科特色优势方向,处于省内先进地位。

(3)病原生物学:主要开展媒介生物传播的病原体的流行特征、遗传进化与溯源研究,重要寄生虫的致病机制与免疫应答研究,以及常见病毒致病机制及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

(4)免疫学:主要开展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免疫调节研究,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学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其中中药免疫调节研究为河北省优势特色方向。

(5)人体生理与病理生理学:主要针对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围绕其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及防治措施开展研究,其中多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为省内优势特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