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科依托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而建。2008年由原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分出,正式成立免疫学教研室,承担全校专科、本科、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2009年获批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012年被评为承德医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先进单位,2013年获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202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21年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免疫学教研室在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带领下,经过十几年精诚合作、不懈努力,由成立之初3位教师组成的小教研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逐渐形成了一支学科人员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学科研团队。2008年以来,教研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项目7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24项,校级课题13项。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累计经费超近2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近150篇。主持完成国家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建设点项目1项,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和参编教材近10部。 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已经形成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之一“天然产物与免疫调节”主要探讨中药等天然产物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和抗炎免疫研究,曾获得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中药免疫学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继续筛选更多天然产物,探索更深层次免疫调节方面研究。研究方向之二“肿瘤分子免疫”以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旨在探索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寻找疗效显著,安全性好的肿瘤靶向/免疫治疗方法或联合治疗方案,并深入研究其发挥作用的免疫学分子机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策略。研究方向之三“胃肠道疾病基础与临床”,本研究方向与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等临床科室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注胃癌、结肠癌、炎症性肠病、胃炎等疾病的病因学免疫机理,对胃肠道肿瘤病因学、复发和转移、免疫学治疗、小分子药物治疗、微创治疗、预后转归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在新引进人才后拓展研究方向之四“生物数据应用与靶点筛选”,主要在免疫诊断、免疫生物治疗、药物作用靶点筛选和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拓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生物与医学等数据进行处理。 本学科近3年发表论文58篇,其中27篇被SCI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9篇。承担课题20项,其中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厅局级课题9项,校级课题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1名,指导大学生科研17项,其中国家级、省级11项。厅局级科研成果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6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