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方向
关于做好2023年暑假期间有...2023-07-07
关于2022-2023年度基...2023-06-12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授课教师2...2023-06-08
基础医学院2023届校级优秀...2023-06-08
关于2023年端午节放假安排...2023-06-07
关于202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2023-06-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发布日期:2023-05-22 浏览次数:

发展简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996年获评学校唯一的重点学科。2005年《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双双获评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8年双双获评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重获校级重点学科和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5年获评省级示范中心(形态实验中心模块) 2019年《病理生理学》获评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微观世界与病理形态学标本馆板块);2021年《分子肿瘤学》获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病理学》获河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入选为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2022年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病理生理学》获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入选为河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领域

经多年积累和发展,凝练成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肿瘤的早筛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三大研究方向。团队拥有骨干教师24人,分别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马来西亚普渡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特色与优势

1)平台与团队建设并进,整体科研实力强。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平台,建立肿瘤研究室、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室和两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9项,总经费超过2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7篇,其中SCI 17篇,累计影响因子69.663分,核心期刊63篇;获省级奖励7项;获批多项国家和省级指导大学生、研究生创新课题。

2)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集聚,学科发展有后劲。学科形成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涌现出大批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近5年主干课程连年获批优秀课程,授课教师的评优率高达95%。近5年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3项;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十余项。

3)教学与课程建设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课程特色鲜明,构建了基于红医精神传承的、纵向分层由浅入深,横向多径齐头并进的课程教学体系。近5年获批省级教改课题12项,发表教改论文28篇。获批省级课程思政专项课题2项。参编30部规划教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