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教研室于1952年成立,现有教师10人,其中博士2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1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为河北省模范教师,2人为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1人为河北省三三三第三层次人员,分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7所院校,平均年龄40岁,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目前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影像、护理、口腔、助产、中药、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专业及留学生的药理学授课;教研室以药理学重点学科、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药理学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在教育教学、学科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课程网站、公众号移动端已运行2年,2021年以来获批省级教学课题1项,厅局级2项,校级3项,主编教材1部,获厅局级优秀文化成果一等奖1项,积极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大班课中实施对分法教学,促进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2021年获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一步创新了授课形式,增强教学互动和学习体验。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访学,参加国内外教学会议以及邀请临床专家进入课堂,促进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全部被评为优秀授课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思政竞赛二等奖1项;教研室教学、科研齐头并进,利用药理学、遗传学和肿瘤学等学科交叉优势以疾病为突破口, 以调控机制为中心,上联基因下系功能---从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基础等三个层次,在心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活性天然产物抗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等领域实现了药物标靶和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策略创新和方法创新。十四五以来,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自然基金1项,其他省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4篇,专利7项,以第三完成人获河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厅局级一等奖1项,主编出版《机能实验学》教材1部; 培养硕士4人,新招收研究生3人。 2023年教研室通过整合加入学院神经生物学优势学科,力争经过三年的建设,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系统理论重构教师知识体系;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基础,以科研为纽带,大力推进以PBL、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融合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实现立德于先、科研引导、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四位一体”课程整体构建;全面提升教研室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培养造就1-2名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批勇于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建设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更趋合理,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高素质队伍;产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创新成果.
|